养猪场消毒技术

 猪场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病手段。对于养猪疾病,能预防就要尽量提前预防,等到猪生病之后再来治疗不仅会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,而且也增加了养殖成本的投入。


一、日常管理

1、在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合理分布的紫外线灯,尽量保持24小时不间断亮灯,紫外线灯管一般要每45天更换1次。由于紫外灯对人体有伤害,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选用臭氧发生器或消毒风机。

2、重点防疫期内,可适当增加带猪消毒时的消毒次数和药液用量。当猪群出现死亡增高或存栏密度较大时,有必要适当提高带猪消毒时的药液用量和药液浓度。

3、对于无法空舍的妊娠舍和配种舍等,应至少每半年彻底清理1次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,包括屋顶灰尘、蜘蛛网、门窗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。

4、当空舍内安装有独立的加药饮水系统时,必须定期对此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。由于各个猪场条件不一,病原种类各异,所以在制定消毒计划和实施消毒措施时不应随意跟从或模仿,只有切实掌握了猪场的实际情况,有针对性实施的消毒行为才是最理想的。

养猪场消毒技术

二、日常消毒

1、脚踏消毒槽至少深15厘米,内置2%~3%的烧碱水,消毒液深度大于3厘米。药液3~4天更换1次,换液时必先将槽池洗净再换装消毒液,雨天或热天时可酌情增加浓度或提早1天换液。进入猪场者脚踏消毒液时间至少15秒。

2、车辆入口消毒池池长至少为轮胎周长的1.5倍,池宽与猪场入口相同,池内药液高度不小于15厘米。同时,配置低压消毒器械,对进场车辆喷雾消毒。

3、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,必须在消毒间经紫外灯消毒5分钟,并更换工作衣帽。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先淋浴、更衣后进入生产区。外来参观者也同样必须按这个程序进行,并提前确定参观路线,参观时绝不随意更改路线。

4、进入场区的所有物品,要根据物品特点选择使用消毒形式进行消毒处理。如紫外灯照射30~60分钟,消毒药液喷雾、浸泡等。

5、猪舍消毒。空栏时,猪舍清洗干净后以2%~3%烧碱水消毒2小时以上,先用质地较硬的刷子刷洗,再用清水冲洗。放干数日后,关闭猪舍门窗,用固体甲醛或过氧乙酸熏蒸12小时。尽量再用1∶300菌毒灭或1:800速洁喷洒消毒1次。猪在圈时,清洗后用0.1%过氧乙酸、0.5%强力消毒灵溶液、0.015%百毒杀溶液喷雾或用1:1200消毒威药液对猪圈、地面、墙体、门窗以及猪体表喷雾,一般每平方米用配置好的消毒液300~500毫升,每周1~2次。对产房,先将地面和设施用水冲洗干净,干燥后用速灭5号或福尔马林薰蒸2小时,再用1:300菌毒灭或1:1200消毒威溶液消毒1次,用干净水冲去残药,最后用10%石灰水刷洗地面和墙壁。对母猪体表消毒,可以用1:500强效碘或1:1500的速灭5号消毒。进入产房前先把猪全身洗刷干净,再用1:500菌敌消毒全身。下腹、会阴部、乳房可用0.1%的高锰酸钾溶液抹拭。

养猪场消毒技术

细节提示:

消毒药浓度要适宜: 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,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,增加饲养成本;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畜禽的皮肤、粘膜、呼吸道的损伤,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,浓度过小,达不到消毒效果。因此要按药品说明书执行。养殖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,采取喷雾的方式,喷洒均匀,速度适中。

消毒要同步: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畜禽消毒,应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。在养殖场的消毒过程中,各畜禽舍应在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,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作用。否则,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,消毒效果不能最大化,给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。

人流、物流、车流的消毒要到位:规模养殖场大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,但是现实决定不可能完全彻底封闭,必须要与人流、物流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,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,将是养殖场最大的安全隐患。养殖场要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工作人员进出消毒室、消毒池,消毒室消毒药的浓度要足够,要定期更换消毒液,人员一定要走消毒室,千万不能流于形式。

养猪场消毒技术

注意事项:

灭蚊虫、鼠类和禁养犬、猫,减少传播媒介:蚊蝇等昆虫及老鼠、野生动物、犬、猫都是疫病传播的主要媒介,杀虫灭鼠、禁养犬、猫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之一。首先要搞好猪舍内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除舍内地面及排粪沟中的积粪、饲料残质及垃圾;其次,保持场区内的环境卫生,对猪场场区及猪场周边环境的蚊蝇栖地、孳生地进行灭蚊药喷洒。 

实行全进全出制管理:全进全出制度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或同时转出猪舍,是当前规模猪场控制疫病的基本手段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,在生产线各个主要环节上分期分批次安排猪的生产,做到全进全出,切断不同日龄和不同猪舍猪只的病原交叉感染,有效切断传播途径。

坚持自繁自养,严防疫病传入:建立健全猪群是控制规模化猪场疫畜的基础。坚持自繁自养,是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重要环节。规模猪场必须建立完善的繁殖体系,至少应建有良种繁殖场和商品繁殖场,根据发展计划培育自己的基础母猪群,繁殖种群过程中,提倡人工授精,避免交叉感染,通过自繁自养可以有效降低因引种不慎而将疫病传入猪场的风险。

饲料原料及产品控制:目前生产中采取了许多防病措施,但对饲料病原菌的检测环节薄弱。病原菌同样可以污染饲料,猪群食用了被污染的饲料后发病几率更高。因此,饲料及原料应特别注意生产、保存、运输过程中是否被病原菌和有害物质污染过,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检测,必要时进行熏蒸消毒。

相关技术
小龙虾“虾稻共生”养殖技术
小龙虾“虾稻共生”养殖技术
香菇大棚种植技术
香菇大棚种植技术
蘑菇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法
蘑菇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法
养猪场消毒技术
养猪场消毒技术
水产养殖高温疾病管控
水产养殖高温疾病管控
冬季大棚种植的六大误区
冬季大棚种植的六大误区